1. <ins id="lggnd"><table id="lggnd"><button id="lggnd"></button></table></ins>
    <u id="lggnd"><sub id="lggnd"><samp id="lggnd"></samp></sub></u>
  2. <font id="lggnd"></font>

    當前位置:文章正文 >> 【科普】清明時節話健康 中醫調養助康復
    文章正文

    【科普】清明時節話健康 中醫調養助康復

    作者:濱州市優撫醫院 發布:2025-04-01
    清明

    中醫調養助康復


    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,也是春季調養身心的關鍵時期。此時氣候多變、濕氣較重,易引發情緒波動和身體不適。

    中醫認為,春季養生應注重“疏肝理氣、健脾祛濕”,尤其對精神健康具有積極意義。以下從情志、飲食、起居、穴位按摩及針灸五方面,提供科學的中醫調養方案,幫助精神科患者更好地順應節氣變化,緩解情緒波動,實現身心的全面康復。


    情志調養:疏肝解郁,保持情緒平和

    中醫素來重視“治未病”,情志調養在預防和治療精神疾病方面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春季在五行中屬木,與人體的肝臟相對應。肝主疏泄,負責調節氣機的順暢運行,而情緒的大幅波動則容易阻礙肝氣的正常流通。因此,建議患者借助聽音樂、柔和運動、冥想等方式來舒緩情緒,避免陷入過度焦慮或抑郁的狀態。

    音樂療法

    選擇舒緩的音樂,如古典音樂中的《高山流水》《平沙落雁》,或是大自然的鳥鳴聲、流水聲合成的音樂。這些音樂能夠作用于人體的神經系統,讓大腦分泌內啡肽等神經遞質,從而放松身心,減輕緊張與焦慮情緒。聆聽時,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,閉上眼睛,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,隨著旋律的起伏,感受內心的平靜逐漸蔓延。

    運動療法

    太極拳、八段錦等傳統運動是絕佳的選擇。太極拳以其緩慢、柔和、連貫的動作,引導身體氣血的循環,使周身氣血通暢,調和陰陽。八段錦的每一式動作都對應著不同的臟腑經絡,通過拉伸、扭轉等動作,激發臟腑功能,促進氣血運行。練習時,動作要與呼吸相配合,呼吸均勻、深沉,能更好地發揮運動的養生功效。

    冥想與呼吸練習

    冥想時,選擇安靜不被打擾的空間,選擇自己舒適姿勢,閉上眼睛,專注于自己的呼吸。將注意力集中在鼻尖或腹部,感受氣息的進出。當雜念出現時,不要刻意驅趕它們,而是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。呼吸練習可采用腹式呼吸,吸氣時,讓腹部隆起,感受氣息充滿整個腹部;呼氣時,腹部收縮,將廢氣緩緩排出。每天堅持15 - 20分鐘,能有效幫助患者集中注意力,緩解焦慮。



    飲食調理:健脾祛濕,清淡為要

    清明濕氣重,此時的飲食應以清淡為原則,遠離油膩、生冷食物。多食用適合春季的養生食材,為身體補充營養,增強脾胃功能,抵御濕氣入侵。

    推薦食材


    • 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健脾益胃、滋腎益精。可將山藥與排骨一起燉煮,制成山藥排骨湯,美味又養生。

    • 米:利水滲濕、健脾止瀉。可以煮薏米粥,或者將薏米炒熟后泡茶飲用,幫助身體排出濕氣。

    • 蓮子:養心安神、益腎澀精、健脾止瀉。用蓮子與銀耳、紅棗一起熬制銀耳蓮子羹,既口感清甜又養生保健。

    • 韭菜:益肝健胃,行氣理血,潤腸通便,能促進氣血運行,補腎溫陽,韭菜性溫,味辛,歸腎經,具有補腎溫陽的作用。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B族、胡蘿卜素、膳食纖維以及鈣、鐵、磷等多種礦物質,具有獨特風味。

    • 菠菜:菠菜富含鐵元素和膳食纖維,可滋陰平肝、助消化。清炒菠菜或做菠菜蛋花湯,都是簡單又營養的吃法。


    起居作息:順應自然,早睡早起

    春季陽氣開始生發,應順應這一自然規律,早睡早起,讓身體充分吸收大自然的陽氣。早晨可以在太陽升起后,到戶外散步、慢跑,呼吸新鮮空氣,促進新陳代謝。

    同時,春季氣溫仍不穩定,要注意保暖,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,避免受涼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至關重要,經常開窗通風,能減少細菌、病毒的滋生,營造一個舒適、健康的居住環境,讓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滋養。



    穴位按摩:疏通經絡,緩解不適

    穴位按摩是中醫傳統的養生方法之一,操作簡單且效果顯著。以下是幾個常用穴位的按摩方法:

    按摩穴位及方法


    • 章門穴:位于側腹部,第11肋游離端的下際。雙手握拳,用拳面頂在章門穴上,稍微用力,以穴位產生酸脹感為宜,每次按摩3-5分鐘,每天可按摩2-3次。也可將雙手搓熱后,用手掌輕輕按揉章門穴,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30-50圈。能起到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的作用,有助于改善春季因肝氣不舒引起的胸脅脹痛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

    • 期門穴:位于胸部,第6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雙手搓熱后,用手掌輕輕按揉期門穴,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揉30 - 50圈,每天1 - 2次。能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,緩解胸脅脹痛,調節肝臟的氣血運行。

    • 太沖穴:位于足背,第1、2跖骨間,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。用大拇指指腹按壓太沖穴,每次按壓3-5分鐘,以穴位處有酸脹感為宜。按摩太沖穴能夠疏肝理氣,緩解因情緒波動引起的頭痛、眩暈等癥狀。

    • 足三里穴:在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。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,力度適中,每次按摩5 - 10分鐘。經常按摩此穴可以健脾和胃,增強消化功能,提高身體免疫力。


    圖源:中國中醫


    針灸治療:平衡氣血,調理身心

    針灸是通過刺激特定穴位,來調節人體氣血運行,平衡臟腑功能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對于精神科患者常見的情緒問題和身體不適,以下是幾個常用穴位:

    常用穴位


    • 太沖穴:除了前文提到的按摩功效,針灸太沖穴在疏肝理氣、緩解情緒波動方面作用顯著。通過針刺太沖穴,激發肝經氣血,調節肝臟的疏泄功能,改善情緒低落、煩躁易怒等癥狀。

    • 內關穴:位于前臂前區,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針灸內關穴可安神定志,對緩解焦慮、失眠有著良好效果。刺激內關穴能調節心經氣血,寧心安神,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,減輕焦慮情緒。

    • 百會穴:在頭部,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。針灸百會穴可醒腦開竅,改善精神萎靡、頭暈目眩等癥狀。刺激百會穴能激發頭部陽氣,振奮精神,提升大腦的功能狀態。


    圖源:中國中醫


    清明節既是寄托哀思的時刻,也是養生的良機。融合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健康理念,可幫助我們平穩度過春季,以更佳狀態迎接生活。愿每個人都能在傳統醫學的滋養下,收獲身心的和諧與健康,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未來的每一天,讓生命在健康的滋養下綻放光彩。

    (供稿:開放康復病區 辛婷婷)
    -

    站內導航

    聯系我們

    地址:濱州市長江一路渤海十一路交叉口往西50米路北

    電話:預約診療:0543-2221903 0543-2221013

    傳真:0543-2221879

     
  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_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国产裸体美女视频全黄扒开_日韩东热中文字幕一区二区

    1. <ins id="lggnd"><table id="lggnd"><button id="lggnd"></button></table></ins>
      <u id="lggnd"><sub id="lggnd"><samp id="lggnd"></samp></sub></u>
    2. <font id="lggnd"></font>
      日本天堂天v在线播放 |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|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| 午夜色福利欧美 | 在线播放的午夜网 |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