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患暖心故事
一面錦旗,一份信任;一句感謝,十分責任。近日,濱州市優撫醫院女病區收到一面錦旗,錦旗上“醫術精湛祛病痛 品德高尚暖人心”的兩行大字格外醒目,不僅承載著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最真誠的感謝,也見證著醫患攜手共抗疾病的溫暖歷程。
患者朱某某(化名),女,64歲,近期存在晝夜節律紊亂,長時間夜間觀看短視頻,逐漸出現言語性幻聽、被害妄想等言行異常癥狀,期間還多次撥打110報警。家屬曾嘗試居家干預,但效果甚微,于2025年3月7日送至濱州市優撫醫院住院治療,入院時被診斷為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。住院后,我院女病區醫護人員為其制定了個性化治療方案,對患者進行藥物調整、心理疏導及中醫療法,同時耐心安撫家屬焦慮情緒,定期溝通病情進展,增進患者家庭支持與理解。經過15天的系統治療,患者情緒趨于穩定,癥狀明顯改善,于3月22日痊愈出院。出院當天,患者家屬向病區全體醫護人員表達了感謝,并表示是大家的專業技術和耐心給予了患者和家屬希望,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病情、重拾信心。
精神疾病康復是一場“持久戰”,需要醫患雙方的信任與配合,這面錦旗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,更是鞭策。未來,濱州市優撫醫院將繼續踐行“以患者為中心”的理念,用技術與溫暖守護每一位患者的心靈之光。
科普時間: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
疾病定義
屬于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,特征為突發精神病性癥狀(如幻覺、妄想、言語/行為紊亂),病程≤1個月,緩解后社會功能可完全恢復。需排除藥物、軀體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礙引發的情況。
常見病因
心理社會因素:重大應激事件(如親人離世、婚姻危機)是主要誘因。
個體易感性:具有敏感、多疑等人格基礎者更易發病。
生物學因素:部分患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,可能與神經遞質紊亂相關。
典型癥狀
陽性癥狀:幻聽(如聽到指責聲)、被害 / 夸大妄想、思維散漫。
行為紊亂:突然沖動、攻擊或木僵狀態。
情感波動:伴焦慮、激越或情緒不穩定。
起病特點:癥狀在48小時內快速達到高峰,病程一般持續數天至2周
診斷要點(依據 ICD-11)
至少 1 項核心精神病性癥狀(如妄想、幻覺)。
癥狀持續≥1 天但 < 1 個月。
排除物質濫用、腦損傷、雙相障礙等。
治療原則
藥物治療:
一線選擇:非典型抗精神病藥(如奧氮平 5-10mg / 天、利培酮 2-4mg / 天),療程通常 4-6 周。
注意事項:密切監測錐體外系反應、代謝綜合征等副作用。
心理干預:急性期后開展認知行為療法(CBT),幫助患者理解應激源,改善應對方式。
家庭治療:指導家屬減少指責,提供情感支持。
環境調整:短期內避免應激源,必要時暫時脫離引發壓力環境
預后與風險
良好預后因素:病前社會功能好、應激源明確、治療及時。
風險提示:約 15%-30% 可能發展為精神分裂癥或其他持久性精神病。復發風險較高,尤其存在持續應激或未規范治療者。建議癥狀緩解后至少隨訪 1 年,監測情緒和行為變化。
(供稿:女病區 肖書申 周婷婷 王婧文 )